接上文,根据她的积极回应,我继续补充到:你的母亲在文革背景中承受了许多委屈,以及不幸受到批斗,你在童年时期便会感受到源自母亲的一些哀伤情绪。因此你的某个子人格(被母亲的超我内化的子人格)想要迫切达成一个忠诚的愿望,当然有时候不仅仅只是表达忠诚那么简单,它(子人格)还会见诸行动:主动勾引或炮制一份焦虑的心理事实,来试图帮助母亲转移那份更大的焦虑。
焦虑症怎么治疗—释放自己的不平衡情绪
在接下来的几次会晤中,经由恰如其分的对待(支持性共情)与科学的严谨解释,她能够从情感上(非理性层面)认识领悟到这份幼稚性情绪背后的无意识动力,就像紧绷的弦突然间松弛了下来。
该来访者焦虑情绪背后的自恋障碍中,有一份夸大的幻想,认为自己有一份无所不能的力量能够解救自己的母亲,很显然这是幼儿自我当年的理想化思维方式。实际上在她的自恋模式背后,还有一份防御机制在影响着她,就是与母亲潜意识中的一份幻想表达了认同。简言之,就是指她也承接了母亲无意识中的一份愿望,这个愿望在意识层面,其母亲是绝对都不可能对她说出来的,但是她能够感知到。那就是她认为自己需要去尝试做一件表面上自己母亲不认同但实际上恰是母亲潜意识中所认同的一些事情。
很显然母亲潜意识中的一份未完成愿望,便是在充满怒气与怨气的心境状态中,曾多次的幻想能够挑战一下外在的力量,以便充分释放自己的不平衡情绪。

无意识忠诚的焦虑风暴
所以,她(来访者)在表达无意识忠诚时,在主动“勾引”焦虑故事时,其对象都是针对男性居多,因为男性在意象层面可以象征着威权、强势势力等,这也是为何在她的预期焦虑中普遍的对象都是男性的原因。
她在接受系统帮助前,之所以焦虑症状又达到了一个顶峰,还有一个因素便是她的人格中的某个部分在极力的排斥本我的压抑感与超我的道德性焦虑,然而她越是排斥与对抗,发现自己越是容易变得没有安全感。因为当“自我”向它们俩身上投注敌意与攻击驱力时,最终会以成倍的方式再回到主人的身上,所以一度让个体的能量场更加衰疲,也一度沦陷在无尽的焦虑风暴中。
临床心理成长中,每个人的心路历程都有所不同,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与诠释性语言,此文中的简单案例仅仅只是为了更好的阐述自恋情感模式中的一些潜在不安因子与部分无意识动力,不可照搬。当我们在情感层面非理性层面越来越深入的识别到它们是如何启动这份“一边在自卫,一边在自我迫害”的矛盾程序时,只需要先温和的觉察,什么都不要做,先尊重防御机制背后的能量与当时所经历的各种因缘,深深的同意它们,而不要觉得有任何事情是不妥的。
你同意当时自己的愤怒,你也同意当时自己的愚蠢,你完全同意自己当时的失败回应。就先以这样的方式“同意”它们,经由无声的同意,有些事情会自然的发生转化。节选自《走出焦虑风暴》
通过阅读韩非谈焦虑症辅助性心理治疗—识别无意识忠诚模式Ⅲ这篇文章,希望能为你指引方向,找寻更适合自己的方法。你学会了吗?欢迎给老师留言!
相关阅读:焦虑症的表现和症状怎么治疗—韩非谈焦虑症状固着背后的六大获益机制Ⅱ
韩非谈焦虑症治疗体会(慧)—什么是“自我认同“?
原创文章,作者韩非,如需转发,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相关教学
Premium 全方位视频课程
- 全网第一个实证三年后严谨录制自助体系
- 快刀斩乱麻-釜底抽薪
- 完善森田疗法与正念疗法的漏洞
- 剥离9大维持加重症状的因子
- 1000分钟知识版权
- 不保留核心技术
- 非短视频常识小儿科
- 约500分钟侧重于预防反弹
1 对 1 个案辅导
- 如遇深层诉求可一对一强化疏导
- 有问必答模式+快速互动模式
- 精神动力学+新认知行为+聚焦学派
- 采取间隔一天完善一个细节漏洞的频率
- 小疗程资费低于同业标准
- 神经元镜像陪伴积极修正人格创伤
- 认证专业咨询师解答
- 果断快速缓解
俄国心理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美国心理学家法兰克尔也写过:
"活着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 心灵修复的过程它没有快速之捷径,唯有螺旋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又会带来快速的精进。“
相关教学
核心课程
课程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