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佛洛依德在他精神分析的理论当中把我们的人格分成了“本我、自我、与超我”今天我们要从精神分析的世界去探索一下我们的人格结构。现在我们来直观地说明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是如何相互制约与运作的。
“本我”“自我”“超我”分别扮演的角色
“本我”喜欢自由自在的快乐生活,也喜欢各式各样可以带给自己快感的事物,甚至有点痴迷其中。
“超我”渴盼内圣外王的气质与境界,其执着源自于早年的失落情绪与接受到的太多不满意的指责而内化成的。其实它就是“幼年自我”的投射,但是它却想要当成年人的“爸爸”。
“自我”知道“本我”有一些东西绝对不能让外人看到或走漏风声,所以必须给它带上一些面具,这样才可以经营好自己的社会角色。所以“自我”在某些时刻把“本我”的一些欲望以及与性有关的一些幻想压制得很厉害,绝对不能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一些“小秘密”。诸如看见大街上的美貌女子总是心花怒放,对团队中的漂亮女性成员总是开小灶,“本我”还希望拥有很多钱,但是在领导面前或一些有一定修养的人面前,“自我”必须立刻全副武装压制住“本我”面目的显露,必须摆出一副对钱财清高的假象,必须表现出自己的一些思想早已经超越了对金钱赤裸裸追求的表象。
这三个各自拥有精明算盘的“我”,也可以通俗地统称之为“小我”。那么,这三个“小我”在各种强迫情绪与焦虑情绪中是如何进行角色分工的呢?

“本我”“自我”“超我”如何进行角色分工
“超我”面对“自我”在一系列问题上持续表现出来的种种瑕疵与不完美,时常气得急火攻心,当它发现持续下达指令而“自我”没有执行时,就会主动闹起抑郁情绪,也想让“本我”瞧瞧自己为了这个“主人”真是操碎了心,自己才是“自我”最大的迫害者。“自我”在这种情况下欲罢不能,两股力量(本我与超我)对着它往两个相反的方向“厚颜无耻”地拉扯着。它想用最大的意志力,将这种冲突的感觉使劲往下压,不让其影响到自己的心理功能与社会功能。然而“自我”发现意志力越是使劲,反而会感受到来自“本我与超我”的更多反作用力。因此,“自我”开始变得害怕,惊惧,它不敢想象若这种冲突的感觉持续两年、三年、五年对自己意味着什么。它发现“超我”的力量太大了,它发现“本我”也只知道在生与死之间催化一些驱动力来完成这个生命的循环。此时聪明的“自我”也已经意识到“超我”是一个极其善于使用“贼喊捉贼”“欲擒故纵”的家伙,每当关键时刻不仅不能放下“屠刀”,反而哭哭啼啼地诉苦,自艾自怜。简言之,“自我”已经看透了“超我”,但是许多时候却甩不掉“超我”的消极干预。
在内忧外患之下,“自我”开始使用一些防御机制来避免精神奔溃,于是,但凡遇到一些不愿意面对的焦虑或压力时,就喜欢放纵“本我”,开始盲目地享受吃东西的快感,盲目地享受拼命购物的快感,盲目地浸淫在风花雪月场所的短暂快感中,以及盲目的外出度假以逃避等。“自我”很显然堕入了极端,它需要依靠一些强有力的正见与调心策略来平衡自己的精气神与壮实自己调和“本我与超我”的情感能力。因此,我建议调整心病之前可以先依靠各种方便法来缓解一下“自我”的焦虑与衰弱感,待“自我”能量场与精气神有所恢复后一定要让“超我”卸下一些顽固的秉性。最终必须要让“超我”学会灵活、果断、无所谓的情怀。(注:可以重点参考此书的最后一部分,提前了解一些极具正能量的辅助性“阳谋”。)
本文的讲述了焦虑症产生的原因和焦虑背后的人格,从中知道了焦虑背后"本我”、"自我”、“超我”这三种“人格”在各种强迫思维与焦虑意识中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扮演。通过认真的阅读让更多朋友们因焦虑到带来的压抑与恼火来临时,能够更好的舒缓压力、调节心态和情绪,能够更快的缓解焦虑并从预期焦虑中走出来。通过阅读韩非谈焦虑症产生的原因—焦虑背后关于三个“我”的角色分工为你指引方向。你学会了吗?欢迎给老师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韩非,如需转发,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相关教学
Premium 全方位视频课程
- 全网第一个实证三年后严谨录制自助体系
- 快刀斩乱麻-釜底抽薪
- 完善森田疗法与正念疗法的漏洞
- 剥离9大维持加重症状的因子
- 1000分钟知识版权
- 不保留核心技术
- 非短视频常识小儿科
- 约500分钟侧重于预防反弹
1 对 1 个案辅导
- 如遇深层诉求可一对一强化疏导
- 有问必答模式+快速互动模式
- 精神动力学+新认知行为+聚焦学派
- 采取间隔一天完善一个细节漏洞的频率
- 小疗程资费低于同业标准
- 神经元镜像陪伴积极修正人格创伤
- 认证专业咨询师解答
- 果断快速缓解
俄国心理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美国心理学家法兰克尔也写过:
"活着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 心灵修复的过程它没有快速之捷径,唯有螺旋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又会带来快速的精进。“
相关教学
核心课程
课程试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