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重要的体验式理论...
它们是出于对广义死亡焦虑深刻的洞见,而非从各式线性学派中依葫芦画瓢式的“圆满整合”。
请记得焦虑是成长的大契机,怎样的舍便会有怎样的得。它们不会在自己的“灵魂”尚未准备好的时候提供给你。我们的集体潜意识与个体潜意识也不会让我们体验一份超出我们防御能力的痛苦情感,这就是慢性焦虑障碍世界的优雅与万幸,虽然在某些时刻我们的主观世界会经历一些艰难时刻。
诚然,真正的大不幸者(精神分裂症患者)恰恰是缺少了神经症性防御功能,所以在一些剧烈的创痛中造成了人格解离与各种幻觉症状。因此说神经症现象产物只是小不幸,否极泰来的契机处处有。
根据易经阴阳辩证观,不要急于干掉自己的焦虑,焦虑中也必定隐藏着觉性,焦虑情感本身只是一个强烈的信号功能,背后是一份原发焦虑(某种深刻慢性压力与失落)被集体潜意识中的魔鬼原型所奴役,而后因为错误的心气反应模式与二元对立错觉幻象不断的强化继发性焦虑,而后再次因为无明造作,使得9个维持加重症状的因素轮流占上风,令自体感进入左也不行,右也不行,两头被堵的封闭式思维黑障区。最终下意识思维模式进一步被这股不可名状的幼稚性泛化情感所攀附,核心特征呈现为僵化,刻板与灾难性极端联想。彼时苦不堪言,俨然人间炼狱。
市面上既存的几种认知行为疗法往往针对理性层面尚能够快速觉察到症状把戏的轻中度体验者,比较有效,诸如森田疗法,常规认知行为疗法(CBT),辩证行为疗法(DBT),承诺接受疗法(ACT),行为暴露阻断疗法,正念认知疗法(MBCT),快速体验性-动力性疗法(AEDP),内部家庭系统疗法(IFS)等等,这些推广度比较广的疗法都有其合理的位置。
而针对那些中重度强迫症与焦虑症体验者而言,如果将以上的方法照搬且毫不顾忌启蒙的“顺序”,便会发现许多实践者似乎不约而同的进入这般模式:患者/体验者们都觉得理论很有道理,十分赞赏甚至依依不舍,但就是做不到或非常难做到。
轻度与重度本质上是同一种病灶,但是所处的位置与台阶已经两样,重度体验者的标准是:早上一起来就预感到今天要强迫拉扯/焦虑患得患失半天,早上刚睡醒漂浮性焦虑就来了,那种深刻的烙印与包袱又来了...稍微没有处理好,基本上从早到晚被拉扯不停,苦不堪言。而所谓的轻度属于相对而言,这些体验者基本上依靠不理会,只要生活忙碌起来,甚至都可以做到相当的缓解。而那些尤其堕入思维黑障区戏弄考验的苦痛心灵,不仅焦虑基础警觉度更高,且同时被一团团“病感”与“不详警觉惯性氛围”攀附着,在一些特别细微的心理动作上很容易一不小心就开始乱梦颠倒般内耗:一边难以判断症状的虚实,一边被不断叠加的警觉催促着,一边即便是刚做了什么也开始魔术般怀疑自己似乎没有做一样,一边灾难性放大且心理预言万一下一刻或下一次还这样该怎么办。
彼时,成熟的情感几乎找不到北,了无踪迹,完全被“思维黑障区中真实的错觉”占据上风,在那种情况下,你如何让一个人“不管它”? 那个时候体验者往往会面临一种管它或不管它都是一种包袱的艰难困局。
所以,只是一味提倡不管它或拥抱它,以此一招鲜吃遍天的理论传播者,或尚未体验到重度体验者的真实心声。不仅启蒙的思路内涵有深刻差异,能力体系架构上更十分强调“顺序”与一针见血。
打个比方,如同一个人需要艾灸肚脐眼时,常规认知行为方法都只是在肚脐眼的周围下功夫,如果患者时间上耐受得住,当然也会有作用,但距离一针见血的效度,看似近在迟迟,实则天地悬隔。在正确位置做功夫,正确体验几天,相当于在“差不多的周围”体验半年,甚至还未必。
同样强调认知行为,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中重度体验者往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思维黑障区,而那些依靠森田疗法,接纳疗法可以相对轻松缓解的部分强迫观念者,尚未出现严重的思维黑障区乱梦颠倒般干扰。
《预防反弹的关键是超越思维黑障区?》(点击详细阅读)
原创文章,作者韩非,如需转发,请务必在文章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相关教学
Premium 全方位视频课程
- 全网第一个实证三年后严谨录制自助体系
- 快刀斩乱麻-釜底抽薪
- 完善森田疗法与正念疗法的漏洞
- 剥离9大维持加重症状的因子
- 1000分钟知识版权
- 不保留核心技术
- 非短视频常识小儿科
- 约500分钟侧重于预防反弹
1 对 1 个案辅导
- 如遇深层诉求可一对一强化疏导
- 有问必答模式+快速互动模式
- 精神动力学+新认知行为+聚焦学派
- 采取间隔一天完善一个细节漏洞的频率
- 小疗程资费低于同业标准
- 神经元镜像陪伴积极修正人格创伤
- 认证专业咨询师解答
- 果断快速缓解
俄国心理学家杜斯妥也夫斯基说过一句话:
“我只害怕一件事情,我怕我不值得自己所受的苦。”
美国心理学家法兰克尔也写过:
"活着就是要受苦,受苦是要找到受苦的意义。"
“ 心灵修复的过程它没有快速之捷径,唯有螺旋之曲径,但在曲径中只要拥有一定的正见基础,又会带来快速的精进。“
相关教学
核心课程
课程试看